Skip to main content

齊學古詩文

 


 

 

 

 

2024      一月動画   | 二月動画   | 三月動画  | 四月動画   | 五月動画   | 六月動画  

 

              七月動画   |八月動画   |  九月動画   |

 

 


 AUG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朱汝珍 - 贈別在港諸門生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朱汝珍(1869-1943) 光緒三十年甲辰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民國成立後,朱氏甘當遺老,仍然效忠紫禁城內的清末帝溥儀,且深受重用。1932年另一位前清遺老溫肅辭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文詞」兩科的兼任講師教席後,校方旋即聘任跟溫肅稔熟、並同於清宣統帝遜國後擔任南書房行走的朱汝珍替代在香港大學任教,溫肅便有被稱為《哲學總論》的哲學講義傳世,而朱汝珍亦有被題為《漢以後之哲學》的哲學課本流佈。兩書或被合稱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講義》。 ... 閱讀更多 

 

日治時期,日軍駐港總督磯谷廉介,知道朱汝珍曾留學日本,通曉日語,且又與滿洲國溥儀等關係密切,認為可堪重用。於是他出面邀請朱太史出任維持會會長一職,並且主動送上食物等物資一批,以示誠意。朱汝珍經過慎重考慮,以年高多病婉辭磯谷的邀請。1942 年 8 月,他以與北京的兒子朱庸壽團聚為由離開香港,到達上海,1943 年回到熟悉的北京,居住在宣武門內九號諮議伯大院舊宅。當年秋天,朱太史因病於法源寺仙逝,時年七十三歲,葬於北京。1943 年九月初五日,香港孔教學院也為朱太史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典禮。香港許多足跡﹑題字,都有朱汝珍出手留下。今集介紹的〈贈別在港諸門生〉︰

 

將唱驪歌興索然,世情變幻等雲煙。

 

艱難始份依兒女,磊落光明任性天。

 

羣哲勉延尼父澤,我躬甘隱滬江邊。

 

琴書檢後餘無物 ,行李蕭條共一肩。

 

日軍佔港後,展開懷柔與鎮壓兩面政策,餽贈糧食予朱汝珍,誘其任維持會長,朱拒絕,潛赴上海,臨行詩一首別諸生。全詩喻意諸子勉留,以留港可延仲尼之道,惟太史自己不以為然,艱難之際,寧靠兒女,遠赴上海歸隱。

 

主持及資料提供︰鄭榮標

 

本節目只反映主持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鮮!!!) 《齊學古詩文》補充篇.現當代文言參考讀物推薦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我們總會說,學習文言,就好像與學習舊詩相似,多讀多練,儘管學不成,也會「偷」。 ... 閱讀更多 

 

畢竟今天我們的書寫文字,以白話文為主。書寫文言,卻與舊詩﹑填詞﹑駢文,成為有志學成的「玩意」。單純說「多讀多練」變相教大家「無師自通」,未得其法。

 

今集透過向大家介紹數本有關文言的讀物﹑選本,冀能向有意習寫文言的朋友,提醒以下數點。

 

《百年文言》陳永正﹑徐晉如 編

 

遴選了近百多年以來,二百餘人當中接近300篇文章,每篇均有作者小傳﹑後人評論,可成為習作古文的參考,亦可以百年文風略有了解。前賢,均為近百年古文大家,評語足見精辟,對後學參詳,甚有價值。節目裡亦有數集選自該書,例如〈義馬記〉 唐文治﹑〈此君軒記 王國維〉等。所收的作品,體類齊備,適合近世學習文言的需要。

 

《文言淺說》 瞿蛻園﹑周紫宜

 

最早於1965年香港初版,二人均為古文高手,又帶有指導學員的目的,因而在知識傳授上嚴謹準確,淺顯實用。全書從簡述古文的發展歷程入手,接著講解文言有別於白話的主要特徵,重點說明文言虛詞的用法,然後介紹兩種最流行的古文選本——《古文辭類纂》和《古文觀止》,再進一步指出學習的途徑與要點,最後以文白對照的各種書信為例,為讀者提供具體的範本。這樣的章節安排很適宜初學者入門。兩位作者對歷代古文十分精熟,娓娓道來,脈絡清晰,既突出重點,又鳥瞰全域。

 

《文言津逮》張中行

 

以淺易文字,向大家介紹了文言的虛字,學習文言的入門,主張「先今後古」,先學記事,而後說明,舉例如 學《戰國策》先,易過學《荀子》。先學散文,後學駢文。

 

對於當代朋友,習寫文言,大概有以下提醒

 

一﹑用現代標點,而並非只靠文言虛字助語句讀。

 

二﹑鼓勵習作,但求傳承,不必過度發揚。雖中港兩地考試,可寫文言,習文不宜以考試為功利手段。

 

三﹑可以近代﹑清代入門

 

先習寫日記﹑記體﹑小傳﹑公函 諸實用文字,然後遊記﹑贈序,論說不易為,宜最後學。均由少及多,層次由淺至深。

 

四﹑當今名詞,可以譯名﹑新式詞彙,照用可也,不必拘泥。

 

五﹑習寫,宜再多讀,求得古文氣味,文氣,可與清代﹑近代接近,不必如唐宋。避白話語。

 

六﹑虛字,用心留意運用,多讀近百年作品,已有可取之處

 

推荐讀本及材料

 

《百年文言》陳永正﹑徐晉如 編。

 

《文言淺說》 瞿蛻園﹑周紫宜 , 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

 

《文言津逮》張中行, 中華書局,2007。

 

新文言 微信公眾號

 

主持及資料提供︰鄭榮標

 

本節目只反映主持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龍榆生 - 渡洞庭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龍榆生(1902年4月26日—1966年11月18日),原名沐勛,字榆生,號忍寒,江西萬載縣人。中國二十世紀詞學名家,80年代後對他的鑒賞文學評價很高,與夏承燾、唐圭璋、詹安泰並稱「民國四大詞人」。其實他早年與陳三立學詩,詩作其實有五百多首,結交不少詩友,例如陳三立﹑鄭孝胥等。 ... 閱讀更多 

 

今集介紹的作品,是他寫於1924年 (即22歲)︰

 

少有江湖興。歸舟此路行。

 

浮天秋水碧。落日片帆明。

 

野性盟鷗鳥。神遊接太清。

 

不將愁與恨。並做浪頭聲。

 

先寫年少對四方山水的興致,早早就想乘舟歸去,於是寫了這作品的經過。然後引前人典故名句,更能體物。本聯達致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景正好回應上句。景物如此合一,煩惱恨意,亦被景物所化。全詩屬借景抒情之作,寫於遊湖南洞庭湖期間,先寫自己漂泊,途經洞庭,然後中間兩聯寫洞庭景色。指洞庭水面廣闊,水天相接之景,落日餘暉,只能看到支帆片景。湖上鷗鳥群飛,就好「秋水長天共一色」(王勃《滕王閣序》)之感。如斯繪形繪聲,如斯寫洞庭之美,自己與鷗鳥為美,步入太虛之境。洞庭之境可以令人忘卻煩憂,以抒發悠然自得心境。

 

主持及資料提供︰鄭榮標

 

本節目只反映主持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社立場。

 

 


 JULY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新鮮!!!)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羅濂 - 香江太白樓遊記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羅濂 (1862-1941),字雲翹,號勺庵、又號拜梅,順德大良人。光緒年間補諸生,辛亥革命後,授徒講學,設帳穗城,移硯香海(香港),後來再遷澳門。晚年時候,寄居澳門,能詩文,工書,學蘇軾及米元章,饒有大氣。後人為他刊印詩文,名為《勺庵全集》。 ... 閱讀更多 

 

今集介紹的,是他的〈香江太白樓遊記〉,選自 程中山教授編的《香港文學大系‧舊體文學卷》。

 

太白樓(英語:Tai Pak Lau)原本位於香港島的西環之堅尼地城,1915年開始營業,由香港著名商人李陞先生以祖先李白的外號命名而創建,並根據山形蜿蜒,建成亭臺,設施有中國及西式餐廳、動物園、舞臺戲、音樂亭、唱畫臺、練靶場,鞦韆架、滑凳子、木馬園、有打燈謎、敲詩鐘、圍棋、即席揮毫書法等玩意,深得文人雅士喜歡。遠望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的美景,鄰近石塘咀的妓院,遊客多數是來嫖妓的富豪。由於位置偏僻,常以不同方法吸引顧客。1935年6月30日香港禁娼,石塘咀等地的妓院都要關閉,石塘咀一帶的商業活動大受影響,太白樓亦難以維持,最終易手拆卸重建,改名為太白臺。

 

羅濂於全文開首寫明「壬戌夏」,相信是寫於1922年夏天︰

 

壬戌夏,偕友登電車西過石塘,稍折而南,一山蒼翠詭狀,擁樹以馳,波漾其趾。而亭臺錯落位其腹,友曰:「此太白樓也。」

 

車戞然止,拾級上,及半,向之一樹一卉,一徑一榭,盡供吟眸者,今忽被巨靈伸臂,將一座洞天,攝而匿之肘腋下,烟譎雲幻,空諸所有,意謂結構之巧以嘗人。級旣盡,山回路轉,飛閣突從人面起提,而懸之山之阿樹之杪,所謂有有無無者,一一笑迓人來,踪跡不復詭秘矣。斯樓也,背山腰,面海角,因山之陰陽向背平突衍仄,以成其上下天光莽蒼無縫之一幅天然設色圖畫。而所點綴,則又琉璃五色,小李將軍之金碧也。

 

香江壺裏小乾坤耳。海邦炎旱,軟塵炙膚,而斯樓尤能呼吸海潮,宏納天風。每日落涼生,細馬紅粧,闐溢山谷。而別有會心者,則反棄囂求寂,將以尋其天籟之詩,蓋山川之樂,雅俗各有所得,吾輩之深契不捨者,或亦遊人所不及知,所不屑道,則他日重遊之約,又將以此記為預券可也。 全文三段,前兩段先介紹太白樓位置,尤其地勢,及所望景象.末段則寫對太白樓的環境的獨特印象,雅俗皆宜,期待能夠再與友人重遊。不愧「香江壺裏小乾坤」至於寫作文字,尤以第二段可讀,前部份步移描述,後部份寫整體景象之美。縱使今日再讀,亦足以忘憂。

 

主持及資料提供︰鄭榮標

 

本節目只反映主持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吳道鎔 - 避地香港偶成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吳道鎔(1852~1936),廣東番禺人。原名國鎮,字玉臣,號澹庵。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後以講學終其身。辛亥革命後,閉門著述,以遺老自居。著有《屈翁山墓碑》等書。 ... 閱讀更多 

 

今集介紹的〈避地香港偶成〉,選自他的《澹庵詩存》,民國二十六年刊本︰

 

壯歲勞窮籍,勞生不自由。

 

蹉跎身坐老,紛放苦難收。

 

多難雙行篋,孤燈一小樓。

 

虞生雖寂寞,未忍負窮愁。

 

他以「虞生」比喻自己,這裡用了三國時虞翻的典故。虞翻性格「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並不受朝臣的歡迎,連主子孫權對他,亦甚為不滿,被視為一生傲骨,死後又無知己。陳壽《三國志》評:「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當時,他剛來港,暫居九龍油麻地,當時房價一日數漲,生活並不安定,更遑談富裕,後來移居到「龍湫新居」,才稍微安定,就寫成此詩了。

 

據梁基永博士《道從此入:清代翰林與香港》一書介紹,他的《澹庵詩存》是按時間排序,〈避地香港偶成〉是他在香港第一首作品,其後有更多關於香港的作品,所以相信他在辛亥革命甚至之前,已經南渡香港,未幾到澳門,留下更多著墨,今日澳門的朋友,對他更熟悉,亦屬合理。

 

主持及資料提供︰鄭榮標

 

本節目只反映主持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社立場。

 

 


 JUNE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新鮮!!!)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唐文治 - 義馬記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唐文治(1865—),字穎侯,號蔚芝,晚號茹經,江蘇太倉人,教育家,原交通大學校長。18歲中舉,入讀江陰南菁書院,師從黃以周、王先謙等名家。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壬辰科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任戶部江西司主事。其後還擔任過總理衙門章京,外務部榷算司主事,商部右丞、左丞、左侍郎,農工商部署理尚書等。後因母親病逝而回鄉奔喪,退出官場,開始從事教育事業。曾經出任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交通大學)監督(校長),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後繼任校長,直至1920年因病辭職。最後在無錫創辦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並任館長長達30年。提到無錫國專,是當時著名傳授國學的專科學校,名師多,唐文治自己亦親自教授,還有饒宗頤﹑錢仲聯等。著名門生亦多,例如馬茂元﹑蘇瑩輝﹑蘇文擢等。 ... 閱讀更多 

 

今集介紹的〈義馬記〉,選自《茹經堂文集》六編卷五。是他在乙酉年(1945年)所寫,透過寫義馬故事,道出忠義︰

 

乙酉孟秋,紀綱高大勛,轉述伻人陳炳才言義馬事。雖獸也,而實正義所係,不可不為之記。上海曹家渡有義勇隊,與敵人戰,隊有良馬一。義勇軍敗,馬為敵所得,見其神駿不凡,甚喜。一敵人先乘之,馬怒遽掀之躓。又一敵人乘之,亦如前。敵憤,又強乘之,馬益怒,狂嘯跳踉,掀敵下,以足踐踏,并嚙之,竟沖其胸,血肉狼藉死。敵大驚惶,群以槍擊之,馬奔擲叫號死。敵刳其腹,刲其腸,厥狀極慘。

 

嗚呼!方事之殷也。懷貳心而附敵者亡論矣。即有志節,清剛特立不屈者,除軍人抗戰,視死如歸之士;其伈伈俔俔,伏匿不出者,或閉門著書,蘄伸正義者,何可勝數!是馬,獸也,微特強毅不屈,且嚙敵之首而噬其骨,至於身死剖腹而不悔,豈非乾坤正氣之所鍾哉!爰為斯記,將以感於人也。

 

全文以義馬喻人也,重點在後段。前段寫得生動,後段曉以志節大義,以茹經先生所處之世,除軍人視忠義應有之事,平民百姓,甚至官場中人,恐怕多數「伏匿不出」,視死如歸者未必多,甚至有亡國流言,附敵之論。曉以馬義,人未必能及,若然真有其人,確實不得不記。

 

主持及資料提供︰鄭榮標

 

本節目只反映主持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陳衍 - 江船早起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陳衍(1856年—1937年)小名尹昌,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詩人,「同光體」詩體的代表人物,其評論著作有《石遺室詩話》。因為筆者偏愛,打算將他的詩﹑古文,介紹給觀眾。今集,先介紹〈小雄山觀瀑記〉。這篇寫於寫於1913年,是陳衍到福建永泰縣的方廣岩旅遊,發現小雄山瀑布,因應陳寶琛在之前曾去過小雄山,並築成「聽水第二齋」,成為一時佳話,陳衍卻寫成一篇〈遊方廣岩記〉外,還寫了〈小雄山觀瀑記〉,寄送給在北京的陳寶琛,陳寶琛看了〈小雄山觀瀑記〉,便寫詩句「此景在山常夢見,卻輸歸客獨憑欄」回贈予陳衍。 ... 閱讀更多 

 

今集繼續介紹陳衍(1856—1937)的作品,就是他的詩。從《石遺室詩集》第九卷便找到這首寫於己未(即1919年)的〈江船早起〉︰

 

契闊江春忽十年,雲霞梅柳認江天。

 

何人不逐飇輪往,而我偏隨估客眠。

 

吳越具區新領畧,金焦北固舊流連。

 

近來詩思多艱澀,萬斛應乘上水船。

 

此詩1919年作於南京、杭州旅途中。陳衍帶領福建通志局數人「往金陵、杭州圖書館鈔志中應用材料。先搭長江輪船往金陵。公自津浦鐵路成,不坐江船十年矣。」

 

詩中提及飇輪,指鐵路十分方便,因而未坐江船已經很久。本來出自唐詩陸龜蒙的〈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莫言洞府能招隱,會輾飆輪見玉皇。」也作「猋輪」,指風輪。陳衍就借代指火車的車輪,用了舊詞彙表達。寫舊詩,也必然適時轉變。

 

主持及資料提供︰鄭榮標

 

本節目只反映主持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鮮!!!)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陳衍 - 小雄山觀瀑記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陳衍(1856年—1937年)小名尹昌,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詩人,「同光體」詩體的代表人物,其評論著作有《石遺室詩話》。因為筆者偏愛,打算將他的詩﹑古文,介紹給觀眾。今集,先介紹〈小雄山觀瀑記〉。這篇寫於寫於1913年,是陳衍到福建永泰縣的方廣岩旅遊,發現小雄山瀑布,因應陳寶琛在之前曾去過小雄山,並築成「聽水第二齋」,成為一時佳話,陳衍卻寫成一篇〈遊方廣岩記〉外,還寫了〈小雄山觀瀑記〉,寄送給在北京的陳寶琛,陳寶琛看了〈小雄山觀瀑記〉,便寫詩句「此景在山常夢見,卻輸歸客獨憑欄」回贈予陳衍。 ... 閱讀更多 

 

余生平觀瀑凡四度,皆遇大雨,各盡其瀑之量焉。武夷以偉長,匡廬以眾盛,小雄以雄實,泰山則眾盛劣如匡廬,偉長遠不逮武夷、小雄矣。小雄之瀑曰龍潭,亦曰龍塘潭。下瀉兩山間,為澗五里而遙,尾閭渟泓於大溪,曰小雄口。

 

遊之日,陰晴屢變,舟入口,雨止日出。舍舟,趾徑度畎,豐草濡濕足衣,足所依盡腫。數十武徑盡,當砯澗,石錯呈,越,復得徑,如是者數。雨驟集,水驟益,石驟沒,踐之動扤,數人相援,婁蹉於泰,如是者又數。天漸黑,湍漸悍,厪而得至磴,欹仄數百級,修竹衛之。砯崖彌厲,一白龍模糊見於暗綠中。下磴百十級,龍潭至矣。

 

是山為元末王總管翰所流寓。是瀑之右,石壁鑿厂,深丈寬數丈,所謂友石山人讀書處也。陳弢庵學士得其地,支橋渡澗,面瀑築室三楹,方亭前凸,益與瀑逼。燃燭諦視,瀑長十丈而強,廣丈而儉,厚如之。壯猛下撞,充實無間。開窗臥對,倦不忍寐。同遊藜觀施君言:「弢庵卜築數年,來遊無數。如斯巨觀,所未曾有。來而不逢甚雨,甚雨又不得來也。」凌晨登後峰,則瀑上尚有二瀑:一丈許,一三四丈許,層遞而下。瀑所自出,人所自入,毛竹億萬,無他物焉。

 

山在永福縣治北六十里,侯官陶江南四十里,僻處荒嶠,不得如武夷、匡廬之著聞,而斯瀑駸駸乎殆將過焉。用特表而出之。癸丑端陽節後一日,陳衍記。

 

全文先就陳衍四次觀瀑經歷,透過比較,提高了小雄山的地位。然後寫出去小雄山發現瀑布的艱難旅程,並寫了瀑布本身,有「元末王總管翰所」的歷史,說明這是有來歷的。文章末段,重申該處地理,及陳衍撰文的原因。

 

後人對這篇的評價還不少︰

 

張青雲評︰「寫景狀物奇峭幽冷,清冽入骨。筆致如常山蛇勢,愈進愈奇。且描摹山水大有畫意,縱合荊、關、董、巨,弗能過也。第其風格瑩澈潔峻與夫遙情深致,柳子厚〈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諸篇恐不得專美於前矣。」

汪夢川評︰「仁山知水,遇合有時,豈特一瀑而已。」

徐晉如評︰「此蓋柳文一派。引同遊藜觀施君言,微露感。當於滄趣公平生出處之際求之。」

 

大概,就是以為陳衍的古文,承襲柳宗元一脈,於是〈小雄山觀瀑記〉的行文,往往跟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類似。中國地大物博,之前介紹過清代汪琬的〈遊馬駕山記〉,都是怕之後無人識而煙沒,因為撰文。陳衍都不例外,算是補充了陳寶琛上次到小雄山的遺漏。陳衍另一本著作《史漢文學研究法》提到︰「後人文章多從規仿前人來,能稍變化,則亦不厭矣。」,相信大家讀過〈小雄山觀瀑記〉,大概信焉。

 

 


 MAY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新鮮!!!) 《齊學古詩文》補充篇.詩鐘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詩鐘,簡言之,謂「詩」﹑「聯」的結合。連橫曾講過:「余謂初學作詩,先學詩鐘,較有根底,將來如作七律,亦易對偶,且能工整。」(《雅言》)筆者認為,甚至過去補充篇介紹過的「屬對」,是學詩的基礎。屬對,由逐個字數遞增開始,提出對字。當稍為熟練,便學詩鐘。詩鐘,其實包括了屬對的內涵。詩鐘的源流,並沒有精確的考究,清末徐珂《清稗類鈔》的介紹,算是相對清楚︰ ... 閱讀更多 

 

詩鐘之為物,似詩似聯,於文字中別為一體。初不名詩鐘也,曰嵌字偶句;曰分曹偶句;曰改詩,則改律句、絕句之詩而為兩句,陳石遺(陳衍)且謂之曰兩句詩也;改字,意同截句之截字;曰折枝,則以為詩之一聯,故云,與改詩用意略同;又曰百衲琴;又曰羊角對:皆不知所取義。至詩鐘二字,則取擊缽催詩之意,故又曰戰詩。要之,此名以詩鐘名為最通行。始於道、咸間,殆仿製藝(八股文)之截搭橋題而作,蓋截搭合二題以制一文,詩鐘亦合二題以制一聯也。至近代而大盛。作俑者為閩人,久之而燕北、江南亦漸有仿效之者矣。

 

至今大概共識,是由明﹑清左右的福建開始,然後全國流行。詩鐘二字,取擊缽催詩之意,所以含有競技﹑遊戲﹑教育的特性。詩鐘每比七字對偶一雙,出題由分別兩字,或者分別兩事﹑兩事物,然後成對。平仄,亦有規定上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 「仄仄平平仄仄平」。基本上,能掌握詩鐘玩法,對於日後作聯﹑作詩,填詞等韻文寫作,裨益甚大。主要的對法,主要分嵌字﹑分詠兩種。

 

嵌字,臺灣的「臺灣文學館 線上資料平台」列舉過主要的十六種嵌字方法,主要是題目的兩字,必須出現於詩鐘,那十六種方法,其實就是指字規定放在的指定位置。

例如 藥溪

 

幽人無事出尋藥,

 

小鳥一聲飛過溪

 

至於分詠,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不露題字。所寫的兩句,要分詠兩事或兩物或一事一物,而兩事物,是沒有關係的。例如丘逢甲曾經寫過題目「 斜陽﹑紅樓夢」的詩鐘︰

 

牆角漸低猶有影,

 

石頭誰記了無痕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又例如題目︰李鴻章婦人生殖器

舉國盡稱和事佬,

 

大家都是過來人。

 

有詩鐘,自然都有詩鐘選本,詩鐘話,成為詩鐘的文學批評著作。

 

詩鐘的活動,多數由詩社籌劃。詩鐘選集刊印,亦由詩社負責。例如朱汝珍太史,在香港組織「正聲吟社」,編《正聲吟社詩鐘集》。現時收藏於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又例如在美國洛杉機《晚芳詩社詩刊》則有收錄詩鐘。足見詩鐘在今時今日的詩社﹑文學活動,仍然是流行的玩意。

 

限於節目篇幅,今集旨在向大家作簡介,讓大家對詩鐘起碼有最初步認識。

 

參考資料

陳以濱,《鐘韻精華錄》,海天出版社,2010。

臺灣文學館 線上資料平台

程中山,〈三十年代香港正聲吟社研究〉,《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第74期(2022年1月)。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陳寶琛 - 九月二十九夜大風不寐作(壬子)|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陳寶琛(1848-1935),著名的前清遺老,主要是他在1909年,被召為帝師(宣統皇帝溥儀之師),據溥儀《我的前半生》提及,影響溥儀的主要老師,除了外籍的莊士敦,便數到陳寶琛。陳氏善詩,為閩派詩壇領袖之一,其詩多感時懷舊之作。著有《滄趣樓文存》、《滄趣樓詩集》、《滄趣樓聯語》、《滄趣樓律賦》、《南游草》、《陳文忠公奏議》。今集介紹的七古,寫於1912年的〈九月二十九夜大風不寐作(壬子)〉,正是民國元年,透過詩,表達了他對時局﹑民生的看法﹑自己的意願。 ... 閱讀更多 

 

狂風如雷不肯停,中有無數寒號聲。又疑控弦萬騎下,欲曙不曙甘長醒。

 

去年今日泛舟處,立冬未届昨已冰。大鈞失柄五紀舛,不怪四氣相侵陵。

 

何辜道旁凍死骨,誰實階厲天無刑。神州累棋更幅裂,熙熙賀厦寧異情?

 

餘生皈佛戀桑下,敢望身及黃河清?團城松栝日相見,輸汝歷歷金元明。

 

一如前集所介紹七古,必然先寫出氣勢,狂風如雷,萬馬奔馳,然後才作轉折。轉折卻寫了去年初,立冬未完已經冰封,天下亦已大變。風景﹑時局,均已成一對比。昨日悠然泛舟,立冬未完,冰凍已封泛湖,大權亦已旁落。然後想到民生方面,未有因為時局變化改善,前人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了陳寶琛當時,仍然屢見,在陳寶琛眼中,就是因為神州這盤大棋,分裂南北(當時民國政府在南京,不過袁世凱的臨時大總統大本營卻在北京)如斯亂狀,寧願餘生皈依佛門。除了大清復辟,才回到紫禁城細數歷史。這就是陳寶琛的真實想法。

 

汪辟疆在《光宣詩壇點將錄》評價陳寶琛,卻有以下見解︰

 

「晚以久更世變,深醇簡遠,不務奇險而絕非庸音,不事生造而絕無淺語,至於撫時感事,比物達情,神理自超,趣味雋永,余嘗以和平中正質之,弢庵(陳寶琳)為首肯者再,以為伯岩、節庵所未道也。」陳寶琛眷戀大清,不只是個人利益使然,內心對民生﹑時局,就是有所看法,詩中寫出對民間疾苦未有改變,神州分裂成亂狀,影響心情,以杜甫舊作,看待當時,看待自身。又能借詩反映自己心志,殊不易為也。

 

「終不失溫柔敦厚之教,感物造端,蘊藉綿邈,風度絕世,後山所稱韻出百家上者,庶幾遇之,然而其純忠苦志、幽憂隱痛,類涵溢語言文字之表,百世之下,低徊諷詠,猶可冥接遐契於孤懸天壤之一人也。」 所以,評價他不失「撫時感事,比物達情」,「溫柔敦厚之教,感物造端,蘊藉綿邈」,從今集所介紹詩作,筆者完全同意。再看「類涵溢語言文字之表,百世之下,低徊諷詠」,以清代方東樹 《 昭 昧 詹 言 》( 卷 十 二)對七古的標準作類比︰

 

「詩 莫 難 於 七 古 。 七 古 以 才 氣 為 主 , 縱 橫 變 化 , 雄 奇 渾 灝 , 亦 由 天 授 , 不 可 強 能 。 杜 公 、 太 白 , 天 地 天 氣 , 直 與 《 史 記 》 相 埒 , 二 千 年 來 , 只 此 二 人 。 其 次 , 則 須 解 古 文 者 而 後 能 為 之 。 觀 韓 、 歐 、 蘇 三 家 , 章 法 剪 裁 , 純 以 古 文 之 法 行 之 , 所 以 獨 步 千 古 。」陳寶琛做到「「撫時感事,比物達情」,不失「溫柔敦厚之教」,方東樹所指李白﹑杜甫「才氣」,相信陳氏具備。類似三蘇﹑韓﹑析,以古文筆法於七古全詩轉折,以本詩所見,陳寶琛亦能為之。這是今集向大家介紹陳寶琛七古原因所在。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顧隨 - 贈柴德賡|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顧隨(1897-1960年) 被稱為「隱藏的大師」,是 加拿大籍著名華裔漢學家葉嘉瑩的業師。今集介紹他的一首七律〈贈柴德賡〉︰ ... 閱讀更多 

 

破浪乘風亦快哉,壯遊千里一徘徊。

眼中雲物堪圖畫,句里溪山供剪裁。

 

共說夢同塵散去,雙飛人似燕歸來。

 

但教銷得胡氛淨,烽火如今未足哀。

 

這首詩於1946年寫。詩後識文提及:「日寇降服之次年,青峰尊兄北來,仍居舊寓,喜而有作。茲復錄呈教正。卅有七年新春,顧隨。」之後手寫贈予柴德賡。後來葉嘉瑩整理顧隨的作品﹑課堂講稿,顧的墨寶亦重見天日,便找到這詩的手寫真跡,被收入《顧隨全集‧創作卷‧駝庵詩草輯存》,算是難得罕見。

 

柴德賡(1908年-1970年),字青峯,浙江諸暨人,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陳垣的學術傳人之一。1933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歷史系。1944年曾任四川白沙女子師範學院副教授,曾任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葉嘉瑩於1941年入北京輔仁大學讀書,歷史系柴德賡教授便開設「歷史研究法」的課程,葉先生當時選修過這門課,因而認識柴德賡。

 

如詩所提及,顧﹑柴的同事交情,尚算深厚,在抗日戰爭時,仍然共同進退,不離教學。詩中末聯提到日本投降後,內戰再起,是顧隨對內戰的一番感概。顧﹑柴,最終並沒有離開中國大陸,反而同門的鄭騫赴臺,門生葉嘉瑩先赴臺,其後遠走加拿大,最後才重回中國大陸。顧隨﹑鄭騫在兩岸的詩詞教學,地位各據,葉嘉瑩回到中國大陸後,致力推廣詩詞教學,算是延續上一輩老先生的努力。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王國維 - 此君軒記|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王國維(1877-1927),明末民初著名的學人,被視為「前清遺老」。他最著名的事件,於1927 年端午節前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至今議論觀點不少。其中,陳寅恪認為他是步屈原後塵,並非殉清,純粹殉中國文化之理念。今集介紹的〈此君軒記〉,寫於1912年,收錄於《王國維隨筆》,是贈予日本友人川口國次郎。川口國次郎,廣島三原人氏,善繪事,尤愛竹,嘗集名家墨竹,以室奉之,遂以王徽之「何可一日無此君」典故,取名「此君軒」。壬子(1912)九月,王氏則為其撰〈此君軒記〉。全文︰ ... 閱讀更多 

 

竹之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與?羣居而不倚,虞中而從節,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其色。至於煙晨雨夕,枝梢空而葉成滴,含風弄月,形態百變,自謂川淇澳千畝之園,以至小庭幽榭三竿兩竿,皆使人觀之,其胸廓然而高,淵然而深,泠然而清,挹之而無窮,玩之而不可褻也。其超世之致,與不可屈之節,與為近,是以君子取焉。

 

古之君子,其為道也蓋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則在超世之致,與不可屈之節而已。其觀物也,見夫類是者而樂焉,其創物也,達夫如是者而後慊焉。如屈子之於香草,淵明之於菊,王子猷之於竹,玩賞之不足而詠歎之,詠歎之不足而斯物遂若為斯人之所專有,是豈徒有託而然哉!其於此數者,必有以相契於意言之表也。善畫竹者亦然。彼獨有見於其原,而直以其胸中瀟灑之致、勁直之氣,一寄之於畫。其所寫者,即其所觀;其所觀者,即其所畜者也。物我無間,而道藝為一,與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古之工畫竹者,亦高致直節之士為多。如宋之文與可、蘇子瞻,元之吳仲圭是已。觀愛竹者之胸,可以知畫竹者之胸;知畫竹者之胸,則愛畫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

 

日本川口國次郎君,衝澹有識度,善繪事,尤愛墨竹。嘗集元吳仲圭、明夏仲昭、文徵仲諸家畫竹,為室以奉之,名之曰“此君軒”。其嗜之也至篤,而搜之也至專,非其志節意度符於古君子,亦安能有契於是哉!吾聞川口君之居,有備後之國,三原之城,山海環抱,松竹之所叢生。君優遊其間,遠眺林木,近觀圖畫,必有有味於余之言者,既屬余為軒記,因書以質之,惜不獲從君於其間,而日與仲圭、徵仲諸賢遊,且與此君遊也。壬子九月。

 

文章先描述了竹子「與君子為近」的品性,説明古代君子愛竹的原因;再層層推論「觀愛竹者之胸,可以知畫竹者之胸;知畫竹者之胸,則愛畫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從而落筆到此君軒的由來。全文推物及人,歌頌了古代君子的志節情趣。雖題為軒記,卻寫得委婉含蓄、寓義深刻。

 

中學時學過的作品,包括陶淵明﹑周敦頤,甚至葉聖陶〈以畫為喻〉。當然,葉聖陶的簡單得多,因為葉聖陶是志在教人入門,以畫作為寫作的入門。王國維此文,則更深一點。竹,本身在中國文學﹑中國文人心中,都有特定意義。正因如此,後世評論此文甚多,只能擷部份讓大家參考︰

 

鍾振振︰「所觀即所畜,知畫竹者胸則愛畫竹者胸亦可知,此見識似未經前人道。」

 

張青雲︰理愜情饜,簡雅有致。與濂溪先生〈愛蓮說〉一文可謂笙磬同音而爭勝毫釐矣!以此文之老潔明暢、古光照人可知,觀堂不惟韻語一道境界獨辟,而所爲古文亦自有家數也。」

 

尙永亮︰「君子比德,自古而然。靜安先生記「此君軒」而特重其物及畫者藏者「超世之致與不可屈之節」,蓋亦寫其心也。」

 

秦鴻︰「陳義甚高,終隔一塵。」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夏承燾 - 自贈|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透過本節目,分享了很多舊詩,箇中的主要對象,除了是贈人,或者代筆轉贈,今集向大家分享一首自己贈予自己的作品—夏承燾(1900年—1986年)的〈自贈〉。 ... 閱讀更多 

 

夏承燾,是20世紀的「詞學宗師」,對詞學研究﹑教學,貢獻尤大。他本人在詩詞作品方面,也有心得見稱。今集的〈自贈〉,寫於1960年,選自他的《天風閣詩集》︰

 

古如無李杜,我亦解高吟。

 

莫拾千夫唾,虛勞一世心。

 

江湖秋浩蕩,魂夢夜飛沉。

 

脫手疑神助,青燈似水深。

 

李白﹑杜甫等大師級詩人,因為有他們,今天才有好的作品留下來,讓大家吟誦﹑品評。學了這些詩人作品,日子有功,在夏承燾眼中,不拾唾餘,寫出自己的風格﹑主張,發乎內心,不求他言,更尤可貴。當然,這可能窮一世之力,亦難一一做到。在夏的眼中如是,對於我們等入門級後輩,他的貴乎創新(《天風閣詩集》吳無聞注釋提及「千夫,眾人。唾,唾餘。此句謂作詩貴創新,不要摭拾別人唾餘。」)正是獨特,不易學,必然自勉共勉。

 

然後,筆鋒一轉,轉而寫景,這景,似真似假,以景回應開首「吟詠」。說到底,就是寫文學的,所以夏便用上南朝 劉勰《文心雕龍·聲律》:「凡聲有飛沈,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睽,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這語典。

 

全詩實筆與虛筆結合,用語沉穩而又靈動,絕對謂大家手筆。首聯立意不凡,非吟壇高手莫能道。頷聯直承「解」字,闡明自己對為詩之道的見解,指出作詩不可因襲前人,要當自出機杼,別開新面。頸聯轉作景詩,然用意非在寫景,仍在言吟詠之事。尾聯「脫手」句回扣首聯「解高吟」,「青燈」句則以比喻作結,餘意雋永。

 


 APR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新鮮!!!)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郁達夫 - 毀家詩紀|海鷗社文化工作室 鄭榮標博士

 

郁達夫(1895~1945)在新文學方面,以小說﹑散文見稱。由於他是晚清入私塾受啟蒙教育,1911年起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向報刊投稿。他的舊文學根底,早被稱許。郭沫若評︰「達夫的詩詞實在比他的小說或散文還要好。」(《郁達夫詩詞鈔序》1962年8月4日《光明日報》)。《郁達夫詩詞箋註》作者詹亞園,則以詩總結郁達夫的舊體詩成就,詩曰 ︰「雖然粉本出青蓮,唐宋風流俱可憐 。更唱鴛湖鶯粟曲,不拘一格是詩仙。」 ... 閱讀更多 

 

郁達夫於1936年( 40歲時)始撰《毀家詩紀》,到1938年完成大部份詩作。其後於1940年3月 公開聲明與第二戶妻子王映霞分開,於同年5月在香港《星島日報》刊登離婚聲明,到6月,王映霞在重慶的《中央日報》繼續「爆料」﹑反擊。在數十年後的《王映霞回憶錄》則詳細指當年分開原因。

 

當年,郁達夫在香港刊物《大風》發表《毀家詩紀》,組詩共有十數首,及一首詞〈賀新郎〉。每首作品,均附有原註。所謂原註,並不是自己解釋詩裡的深字﹑典故,而是以白話形式,道出詩作背景。從第一首詩所指,他的第二戶妻子王映霞,與當時浙江省教育廳長許紹棣有染,因而夫妻產生裂痕,巧合當時的抗日戰爭時期。《毀家詩紀》表達出對時局感受外,更多的是他的「家變」。後世研究,以至後來的《王映霞回憶錄》均指郁達夫本身性格守舊,引致夫妻關係不睦及破裂。所謂「清官難審家庭事」,我們難以評價他們的關係。今集透過介紹《毀家詩紀》第十九首,算是精要地介紹他這段在當時富「新聞價值」,及發揮他的文學水平。

 

(其十九)

 

一紙書來感不禁,扶頭長夜帶愁吟。

 

誰知元鳥分飛日,猶剩冤禽未死心。

 

秋意著人原瑟瑟,侯門似海故沉沉。

 

沈園舊恨從頭數,淚透蕭郎蜀錦衾。

 

(原註)

 

到閩後即接映霞來書,謂終不能忘情獨處,勢將於我不在中,去浙一行。我也已經決定了隻身去國之計,她的一切,只能由她自決,顧不得許多了。但在臨行之前,她又從浙江趕到了福州,說將痛改前非,隨我南渡,我當然是不念舊惡的人,所以也只高唱一曲〈賀新郎〉,投荒到這炎海中來了。

「猶似冤禽未死心」冤禽 ,典自《述異記》的「精衛填海」︰

「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沈園

 

宋 陸游《沈園》詩:「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沈園,南宋 浙江 紹興之名園。即沈氏園,故址在今浙江紹興禹跡寺南。用此典故,喻示「沈園舊恨」

「淚透蕭郎蜀錦衾。」

六朝 梁武帝 蕭衍

《梁書‧武帝紀 上》︰「儉一見(蕭衍)深相器異,謂廬江何憲曰︰「此蕭郎(指蕭衍)三十內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

「蕭郎」在中國文學裡面,往往是美男人。

 

評價︰

 

詹亞園、朱學忠合著的〈郁達夫《毀家詩紀》箋註〉重點對詩中的典故做箋註,並溯其典故來源。文中說《紀》雖然「情辭哀婉、淒惻動人」 但「有一定想像的成份」 ,不可當作史實看待。

 

 


 MAR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新鮮!!!)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 ‧ 呂碧城 - 三笑

 

呂碧城(1883—1943年),最令大家熟悉的往事,除了二十年代前後,〈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先生邀請她出任《大公報》編輯。另外,就是與香港的結緣。1935年,她在香港跑馬地置業,居所與東蓮覺苑相鄰,當時她時與苑中居士往來。其後她寓居瑞士,至1940年再度來港,更寓居東蓮覺苑至離世之時,時年60歲。 今集在李保民注《呂碧城集》裡面,找到一篇名為〈三笑〉的文章,與大家分享。(其中《歐美漫遊錄》(亦名《鴻雪因緣》,於臺灣近年獨立成書出版)按臺灣的胡曉真教育於《歐美漫遊錄》導讀指出:「歐美之行是一場漫遊,而碧城的人生亦是一段鴻雪因緣,不過偶然在世間留下指爪之跡而已。或者可說,這正是作者以兩種交疊的書名為自己下的註腳。」全書主要寫1926-1933年她在歐美的經歷,在今天的眼光而言,也是一本可觀的旅遊文學著作︰ ... 閱讀更多 

 

全文︰

 

重予雖孤踪踽踽,每自成欣賞,笑口常開。抵佛勞蘭斯之次晨,計半日間曾嗢噱三次。往美國轉運公司就一職員詢事時,忽來一媪向該員咆哮,出示一字片謂被所誤。該員接閲之,謂此字非其所書,與己無涉。媪遲疑曰:「其人貌與汝相似,或即是汝。」衆爲哄笑,予亦捧腹。旋往柯克公司兑錢,職員某書一支票,字甚密滿,蓋照例註明某銀行所發款數、日期等。

 

予因所支之數甚小,故不注意,惟見有二百十九等字,遂予簽名。該員給義幣二百十七枚,謂此係今日市價。予曰:「不可,因予已簽名收到二百十九枚,必須如數與我。汝既誤寫,汝自負責。」該員笑曰:「二百十九乃支票號碼,並非錢數。」予視之,果然,乃大笑。復往他部辦事畢,偶睹該員方理簿册而仍匿笑,予詰之曰:「此等細故,何久笑不已?」彼愈笑不可忍,遂相與再笑而罷。予購券加入該公司之游覽隊,每四人一組,雙馬駕車,約四五輛,以一人統導之。衆皆獲座,予獨落伍,恚甚。繞行辦事室間詰責,職員等笑領予至門外覓車,統導人曰:「勿躁,自有道理。」旋示予一獨馬之車。予拒之曰:「衆皆乘雙馬之車,何予獨異?」彼曰:「此車只某君與汝二人乘之,汝得一男伴,不較勝多一馬乎?」衆復大笑。所謂男伴者,乃英人,已授臂挽予登車,未便拒却,相將就坐,統導人猶喃喃曰:「一士一女,最爲相宜。佳哉!佳哉!」予止之曰:「足矣!足矣!速緘爾口!」是日所游之處,風景平常,不若統導人侈誇之甚,惟曾大笑三次爲愉快耳。

 

 

(New !!!)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 ‧ 鄭孝胥 - 對梅作

 

影片簡介:鄭孝胥(1860-1938),字蘇龕,一字太夷,號海藏,意取自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著有《海藏樓詩集》。他是偽滿州國總理,又是詩人,他的生平, 確實不容易細細道來。錢仲聯先生形容︰「海藏樓詩,時有涉及梅花者,大半感金月梅而發。」(錢仲聯《夢苕庵詩話》)所以,今集便選擇介紹他的一首詩,向大家介紹鄭孝胥部份的情感故事。 ... 閱讀更多

 

對梅作(十一月二十日)(甲辰) 七律 ︰

 

手種梅花伴曲廊,蠻風瘴雨損年芳。

 p

乍看蕊大含春思,漸覺枝繁帶曉霜。

 

驀地聞香魂欲返,惘然自醉意猶狂。

 

閒愁閒想渾拋卻,一段凄清亦斷腸。

 

(New !!!)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 ‧ 邱菽園 - 星洲寓公

 

影片簡介:邱菽園 (1873~1941)福建海澄縣(今廈門海滄新垵村惠佐)人。不過,他對南洋﹑新加坡影響力大,是當地人文研究的重要對象。1895年他到新加坡繼承遺產,為華僑鉅商,創辦《天南新報》,自任總理(即社長)兼總主筆,並作《新小說百品》,後又著《客雲廬小說話》。詩方面,他的《丘菽園居士詩集》收詩1045首,嘯虹生詩鈔》及《庚寅偶存》收詩約340餘首,合計約為1400餘首。稱新加坡才子﹑新加坡詩人,並不為過。近人張叔耐的〈邱菽園傳略〉提及「(邱菽園)一八九八年寓星嘉坡,創辦《天南新報》,自號星洲寓公。」 ... 閱讀更多

 

左秉隆的《勤勉堂詩鈔》出版於1959年6月,共七卷,內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及雜體七種文體,是新加坡南洋歷史研究會向黃蔭普(雨亭)商洽所藏左氏手稿本影印成。現時最流行的版本,就是林立教授於早前出版的注本。其中,便找到〈息力〉這首五律︰

 

自號「星洲寓公」,有指並非他首創。有指源自大清駐新加坡領事左秉隆在1887年所寫的〈遊廖埠〉詩。因為未見定論,暫且不論。先說邱的自號,可以從《五百洞天揮塵》卷一找到。

 

《五百洞天揮塵》為何物?據蔣寅《清詩話考》,將《五百石洞天揮麈》列入書目,但在「清詩話經眼錄」章節中,未提《揮麈拾遺》。丘逢甲在《五百洞天揮塵》序文都提及,就好似趙希鵠(南宋)《洞天清祿集》的筆記﹑雜錄。筆記,古時有稱稗史,紀錄瑣細之事者也。我們欣賞一下在《五百洞天揮塵》裡這段文字︰

 

新嘉坡本巫來由部落,其地浮洲,自成小國。古稱柔佛、狉狉、獉獉,莫可詳已。歸英保護,不滿百年。歐亞二洲,輪舶往來。華人流寓,商務繁興。因民之力,遂成巨鎮,在南洋各島中稱巨擘焉。內地稍入,仍聽巫來由土酋自治,故柔佛之號不改。沿海埔頭政治,一稟英人。英人因稱爲新嘉坡。

 

新嘉坡,猶云泊船口岸也。然余嘗登高阜而望,每當夕陽西匿,明月未升。隔岸帆檣,滿山樓閣。忽而繁燈遍綴,芒射於波光樹影間者,繚曲回環,蜿蜒綿互,殆不可以數計。及與馳孔道、駕輕車,則又燈火萬家,平原十里,與頃者相薄激。明月爲之韜彩,牛鬥爲之斂芒。若是者,鼓統如東方發白,猶未闌也。乃顧而嘻曰:島人稱嘗新嘉坡爲星嘉坡,向以爲評者之偶異耳。今而後知星字之爲美,其在斯乎?

 

況是坡也,一島瀠洄,下臨無地。混然中處,氣象萬千。既以星嘉是坡,爲之表異,何不以洲名是坡,爲即紀實耶?乃號之曰星洲,而以星洲寓公自號。嗟夫!星坡一彈丸島耳,容華人至廿餘萬有奇,其來作寓公者,固不只余一人。而余亦既偶然爲此廿餘萬寓公之一人,江風山月,式好毋尤,其遂樂此而自足也耶。抑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耶?

 

首段,新加坡之命名也。第二段指新加坡之美。末段指以星洲之名更佳,自寓星洲寓公之由。在《五百石洞天揮塵》之中, 這是邱菽園在其詩話中唯一的一次有關地理環境的論述, 透露出邱欲塑造新加坡一個詩歌形象。

 


 

 FEB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New !!!)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 ‧ 左秉隆 - 息力

 

影片簡介:左秉隆(1850-1924),是首任駐新加坡領事,前後二十年,以第一次派駐時最長,有十年,其後由黃遵憲接任。左秉隆駐叻期間,發起興學運動,新加坡就出現了敏蘭書室、樂英書室、培蘭書室、養正書室、進修義學等眾多的書院義塾,以至有人贊為書院「多至不可勝言」。還創立了「會賢社」,每個月都舉行「月課」,討論四書五經中來,於當地文教建樹甚大。 ... 閱讀更多

 

左秉隆的《勤勉堂詩鈔》出版於1959年6月,共七卷,內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及雜體七種文體,是新加坡南洋歷史研究會向黃蔭普(雨亭)商洽所藏左氏手稿本影印成。現時最流行的版本,就是林立教授於早前出版的注本。其中,便找到〈息力〉這首五律︰

 

息力新開島,帆檣集四方。

 

左襟中國海,西接九州鄉。

 

野竹冬仍翠,幽花夜更香。

 

誰憐雲水裡,孤鶴一身藏。

 

(New !!!)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 ‧ 章太炎 - 謝本師

 

影片簡介:章太炎(1869-1936)被視為一代「國學大師」,著作甚豐,難以一一盡錄,早年師從俞樾先生。有關俞樾,歡迎大家收看過往的節目,有一集介紹過俞樾的古文。 後來,章太炎在《民報》第9號刊登〈謝本師〉一文,公開與俞樾斷絕師生關係。其後《章太炎文鈔》亦有收錄,湯志鈞的《章太炎年譜長篇》則收錄全文於 1901的一章︰... 閱讀更多

 

余十六七歲始治經術,稍長,事德清俞先生,言稽古之學,未嘗問文辭詩賦。先生為人豈弟,不好聲色,而余喜獨行赴淵之士。出入八年,相得也。頃之,以事遊臺灣。臺灣則既隸日本,歸,復謁先生,先生遂曰:「聞而〔爾〕遊臺灣,爾好隱,不事科舉,好隱則為梁鴻、韓康可也。今入異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訟言索虜之禍毒敷諸夏,與人書指斥乘輿,不忠。不孝不忠,非人類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蓋先生與人交,辭氣陵厲,未有如此甚者,先生既治經,又素博覽,戎狄豺狼之說,豈其未喻,而以唇舌衛扡之?將以嘗仕索虜,食其凜祿耶?昔戴君與全紹衣並汙偽命,先生亦授職為偽編修。非有土子民之吏,不為謀主,與全、戴同。何恩於虜,而懇懇蔽遮其惡?如先生之棣通故訓,不改全、戴所操以誨承學,雖揚雄、孔穎達,何以加焉。

 

全文意思,大概可以分成兩部份而言,先提及過往八年跟俞樾「治經術」﹑「未嘗問文辭詩賦」,在章太炎眼中,俞樾先生為人「不好聲色」。然後第二部份,章太炎赴日據臺灣,與康有為﹑梁啟超等接觸。由於當時康有為﹑梁啟超被視為亂黨,逃亡在外,俞樾得聞章太炎與之接觸,話峰一轉,「辭氣陵厲,未有如此甚者」,與過往「不好聲色」大相逕寄。俞樾指責章太炎反清,章太炎志在奔走四方,反對清室,章太炎更借戴震﹑全望祖學術疑案典故,以示不恥俞樾為清翰林編修。於是章太炎先生登報〈謝本師〉,離開俞樾師門。

 

〈謝本師〉的「謝」,明顯是辭謝,不是多謝。之後數十年,1926年章的門人周作人,則寫〈謝本師〉,與章斷絕師生關係。周的〈謝本師〉用白話文,指章稱許了曾國藩,以昔日反清態度不同。好多人都認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報應」。不過,人有分歧,離合本屬常事,之後,到了周作人的門人沈啟,因為指周作人抗戰期間附逆,亦作《謝本師》,與師絕交。如此巧合,是〈謝本師〉令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與其後不同的,章太炎斷絕師生之誼。劉禺生在《世載堂雜記》中記載:「章太炎創革命排滿之說,其本師德清俞曲園先生大不為然,曰:曲園無是弟子,逐之門牆之外,永絕師生關係。太炎集中,有《謝本師》文。」雖因政見不合,但他內心對老師依然十分尊重。俞樾去世后,章太炎親撰《俞先生傳》,雖不無微詞,但通篇充滿敬意,曰:「浙江樸學晚至……昌自先生。」章太炎自定《太炎文錄初編》,並沒有收錄他的《謝本師》,倒收了晚年寫的《俞先生傳》。章太炎的「謝本師」,似乎是保護老師。後來周作人﹑沈啟的「謝本師」,則只不過是個人表態,二人的品行,明顯不如章太炎。

 

回望後些年,1949年之後,甚至文革﹑今日,登報斷絕關係,已屬常事,同樣純粹表態,沒有更大意義。再者,關係,不是憑一文聲明則可說斷就斷的。

 

(New !!!)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 ‧ 李希聖 - 湘君

 

影片簡介:李希聖(1864年-1905年)是晚清一位官員﹑詩人。他的作品,數量未必多。然而他的作品,為當時留下重要的記錄。

 

當時,就是指1900-1901年的「義和團事變」(或稱「庚子拳變」) 當時文人,在兵荒馬亂之際,透過朋友書信,將自己作品,將自己所見所聞,流出京城以外。《庚子國變記》,就來李希聖所記,是一部最早系統記述義和團的一本著作,以慈禧太后作為官方核心立場。此外,就是他的詩作。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曰:「李亦園(希聖)當辛醜回鑾時,有感事詩數十首,芳馨悱惻,湘累之遺也。」陳衍《石遺室詩話》評其詩曰:「亦元苦追義山,實與牧齋相近」錢基博所著《現代中國文學史》載:「詩有學李商隱者,當推湘鄉李希聖」他這些詩作,為「庚子拳變」裡珍妃一事,在當時留下思考的空間。

 


 

 JAN 2024

Company Logo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海鷗社文化工作室《齊學古詩文》

(New !!!)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 ‧ 梁鼎芬 - 夜抵鎮江

 

影片簡介:梁鼎芬(1859-1919)與 曾習經、黃節、羅惇曧 並稱為「嶺南近代四家」。近人李瑞清(1867年—1920年)《詩品》評價梁︰「據其為人,竊以其詩必多雄偉慷慨之辭,然婉約幽秀,如怨如慕。」今集簡單介紹一下他在《節庵先生遺詩》卷五收錄的一首七律,是悼亡之作,名為〈夜抵鎮江〉︰... 閱讀更多

 

脫葉嘶風正二更,鐙船初泊潤州城。

芳菲一往成彫節,言笑重來已隔生。

寒鳥淒淒背江去,疏星歷歷向人明。

此回不敢過衢市,怕聽茅簷涕淚聲。

 

(New !!!)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 ‧ 周實 - 雜說

 

影片簡介:周實(1885-1911)字實丹,近代詩人、南社著名詩人、散曲家,民主革命烈士。曾考獲秀才,並入南京兩江師範學校學習,然後加入「南社」。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周實從南京回家,與阮式共謀響應於淮安,集會數千人,宣佈光復,因為未有收繳當年官府武裝,被山陽縣令姚榮澤所誘殺。錢仲聯先生稱其為南社之「拼命三郎」並賦詩贊曰:「詩國山陽殿此公,萇弘血染一編中。胡氛有盡庵無盡 ,夢斬樓蘭氣尚雄。」柳亞子亦為他撰史〈周烈士實丹傳〉。

 

(New !!!) 《齊學古詩文》舊詩篇 ‧ 陳曾壽 - 湖齋坐雨

 

影片簡介: 陳曾壽(1878~1949),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因為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獲得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入民國,築室杭州小南湖,以遺老自居,其詩工寫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詩的後起名家,與陳三立、陳衍齊名,時稱「海內三陳」。著《蒼虬閣詩》、《舊月簃詞》。

 

(New !!!) 《齊學古詩文》古文篇 ‧ 陳三立 - 書長沙傭婦

 

影片簡介: 陳三立(1853-1937),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人。清未民初重要的詩人﹑詩學代表,他的第六子就是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詩人以外,他在當時本身就是著名古文家。